南都:根治庸俗官场风气,让送礼被免职者心服

2014年09月05日09:46  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

  从县政协主席、副主席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副县长等数名县领导班子成员,到财政局长、交通局长、教育局长等十几名县直单位领导,近期安徽萧县80多名领导干部被免职。这些干部的“落马”都与一个人有关:因非法收受他人1900万余元财物而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的原县委书记毋保良。    

  媒体报道称,毋保良一案直到终审判决,历时达两年之久。而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此案在当地争议很大。所谓“争议”,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:毋保良先后将收受的1790万元交存到县招商局和县委办,用于公务开支,这部分款项“算不算受贿”,人们看法不一;年节时毋保良所收的“金额不大”的财物,送礼者直至案发也未提出明确请托事项,是“非法礼金”还是计入行贿数额中?因为给领导送礼,80多名干部悉数被免职,在此前相似案件中颇为罕见;一些被免职干部感到“委屈”,尤其有些人“只送过三五千”,更认为免职的处理过重……

  案件中的争议,相信随着终审裁定,已经有了法律的结论;而案件之后的余波,看来却难以很快归为平静。尽管若严格地用法纪衡量,“只送过三五千”也是违纪违规,送礼者悉数被免职原本毋庸诧异,但既然已成为争议,那就有其深层的原因,值得剖析。

  送礼者曰:“萧县当时就这个风气,大家都送,我不送不好。”而收礼者又云:“每逢春节和中秋节只要在办公室,许多乡镇和县直机关负责人就会以汇报工作名义送钱。办公室送不掉就送到家里,节前送不掉的就节后送,一次送不掉就多次送,反复送,直至送掉为止。”

  合而观之,前者是“不送不好”,因此“不得不送”,而后者又简直是“不收不好”,而“不得不收”。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其中含有为自己开脱的因素,但根据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,有些干部送礼的确没有请托事项。

  不得不送,又不得不收,什么样的力量如此强大?当地干部归结为“风气”。不收礼不送礼就是官场中的另类,便会被排除在圈子之外,乃至得不到上升的机会,这种极度庸俗的官场风气早为中央领导人深恶痛绝。

  而要探究这种以不正常为正常、积非而成是的官场风气形成之根由,恐怕还在两个症结,一是基层一把手权力过大过于集中,二是中共十八大报告里提出的“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,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,不让老实人吃亏,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”的目标还在实现的过程之中。

  要让因送礼被免职的干部心服,就要找到根治庸俗官场风气的办法。

(编辑:SN090)

文章关键词: 官场 干部

分享到:
收藏  |  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
已收藏!
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(www.sina.com.cn)顶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
知道了

0
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
  • 人民日报:“手撕鬼子”是不尊重史实和民族情感
  • 环球时报:中国有一批被洗脑的“独立思考者”
  • 赵白鸽这三年:摘官帽得罪人挨网友骂不生气
  • 钱江晚报:比路人还冷漠的无情
  • @乔磊看天下:印度18岁美丽女子与流浪狗结婚的奇闻